- 索 引 号:qz01101-0300-2025-00011
- 备注/文号:泉鲤政办〔2025〕9号
- 发布机构:裸聊直播-裸聊视频-裸聊av 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7-21
高新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
《裸聊直播文商旅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已经区政府第71次常务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裸聊直播-裸聊视频-裸聊av 办公室
2025年7月21日
(此件主动公开)
裸聊直播文商旅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推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深度融合”要求,主动融入“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建设,按照区委、区政府“358”文旅战略发展目标和泉州古城“567”工作思路,聚焦文脉传承、品质提升、文旅融合、数字赋能等重点,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时代风韵、鲤城特色理念统筹谋划,打造一批高规格、高标准、有特色、有文化底蕴的主题街区、文旅项目、文旅业态,加速带动文商旅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助力泉州古城打造全国最具烟火气旅游城市、世界海丝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行动目标
通过实施三年行动,到2027年底,建立综合效益高、创新能力优、带动能力强的特色文商旅产业体系,文商旅产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旅游经济主要指标稳居全市第一方阵。2025年接待国内游客超14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140亿,同比分别增长15%以上,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7万人次,同比增长30%;力争到2027年实现裸聊直播接待国内游客超18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185亿;入境旅游人数比2024年翻一番,达26万人次;带动餐饮和规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推动泉州古城构建世遗泉州时尚之都的策源地、展示窗、消费场,培育本土原创时尚品牌2个以上,新增市级以上时尚设计中心5家以上,建立非遗技艺与时尚设计融合示范项目5个以上。2025年再投入运营酒店15家,新增床位1500个;到2027年底全区酒店床位数达1.5万个,酒店年平均入住率保持在65%以上,新培育一批国家等级民宿。2025年底建成全省首个覆盖全区域文物的智慧消防监管平台,2027年成功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文商旅产业成为全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中心城区辐射效应进一步增强,泉州古城成为世遗典范城市的核心区和展示面。
三、重点任务
(一)坚持规划为先,构建文商旅发展新格局
高标准编制“十五五”裸聊直播文旅发展规划,以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为引擎,发挥“文化+旅游+商业”效应,构建“一山一水一古城”空间发展格局,开创古城新区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1.古城核心引领。助力泉州古城打造全国最具烟火气旅游城市、世界海丝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世遗宋元古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动力,锚定“世遗泉州海丝文化与活态古城整体传承发展”总体目标,围绕文物保护管理、活化利用、价值挖掘、机制要素等方面发力。加快聚宝街和青龙巷在内的34条街巷综合提升,复现宋元“金青龙,银聚宝”的商贸盛景,打造古城南大门“最宋元”聚宝城南文旅街区;“加速龙头山文化展示区、麻纺厂商业艺术区等的保护更新,打造海丝门户起点西大门龙头山重要文化门户”;串联刺桐时代村“因为刺桐、偶遇世界”、小山丛竹、府城隍庙,打造北大门“刺桐万象”沉浸式文旅博物馆;以施琅故宅、万正色故居、洪氏大宗祠、承天寺、关岳庙等一批涉台文物为载体,打造东大门闽台文化交流基地;整合府文庙、清净寺、后城、涂门街一带的多元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世遗文化资源,打造泉州古城中部“海丝之心·多元共生”文旅地标,还原“宋元古城”规制,打造世界级泉州古城。(责任单位:区文旅局,鲤城文投集团,古城相关街道)
2.滨江协同带动。提速泉州演艺剧场综合体及商业配套街区、万达广场、王宫历史文化街区、海丝文旅智慧体育配套项目、滨江总部区等环滨江文旅休闲带项目建设;围绕滨江两岸打造包含体育运动、休闲健身、活力滨江、湿地科普、田园研学、赛事体验、户外游览、露营经济等为一体的可运营项目,推动海丝古城协同区成型成势。(责任单位:区文旅局、自然资源局,鲤城文投集团,江南新区相关街道)
3.紫帽山-乌石山连通。以展城片区为重点,加快乌石山滞洪区、公园及旅游道路等配套设施提升,连接南环路、苏夫人庙、曾林社区、宿燕寺、亭店社区、奥林匹克花园等节点,建设旅游路、两侧景观提升、服务配套设施等,打造成田园风光、峡谷草甸、漫画春晓、观山岭等主要景观。整合龙岭金牌旅游村、亭店古民居保护、高山古民居、展城业态提升等特色资源,挖掘龙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岭地下革命斗争隐蔽处傅氏祖厝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策划生成一批红色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打造若干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责任单位:区文旅局、自然资源局,鲤城文投集团,江南新区相关街道)
(二)坚持项目为王,实施重大项目引育行动
1.引进和培育并举。以中山南路景观提升和八卦沟活化利用为主轴,主动对接引进中国旅游集团、华侨城、携程等头部企业在鲤投资建设或参与运营文旅项目,引入高端文旅综合体、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加快八一酒店、英迪格酒店、悦源行馆、希尔顿花园酒店等20个项目建设,2027年前引进3家以上高端酒店或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加速高端酒店品牌布局。协同市级对弘一法师纪念馆、李贽纪念馆、“群众剧院”等项目进行综合提升,加快施琅故宅、市舶司遗址、府城隍庙、元妙观等一批重点文物周边环境整治;加快南外宗正司考古遗址公园、崇福寺、锡兰侨民旧居、顺济桥遗址保护一期工程(抢险、加固)保护修缮项目建设,推动文物古迹连点成片、活化利用。(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商务局、城管局、自然资源局,鲤城文投集团,各相关街道)
2.硬件和软件并举。聚焦游乐设施、演艺设备、酒店设施等重点领域,推进设备更新提升。加快泉州演艺剧场、王宫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停车场、充电桩、旅游厕所、文旅地标、多语种标识标牌等设施。开展“畅游鲤城”旅游交通提升行动,调整优化旅游交通网络,以古城为核心,实时更新空闲停车位、限行范围等信息,建设完善古城标识指引系统。优化交通站点、景区景点、宾馆酒店和购物商圈等场所行李寄存服务,鼓励景区周边企事业单位停车资源节假日向社会开放。(责任单位:区文旅局、资规局、住建局、城管局、商务局,交警鲤城大队)
3.业态和场景并举。深化文商旅体联动,加强文旅资源与商圈活动、体育赛事、展会论坛等合作,探索“古城+瓷”“古城+石”“古城+香”“古城+特色农产品”“古城+泉州制造”等沉浸式展览、精品微展会联动促消费模式。发展演艺新空间,鼓励商业综合体、剧场影院、园区街区、公园景区、文化文物单位等活化空间利用,发展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演艺项目,打造一批“小而美”“小而新”的演艺新空间。支持非遗、老字号、国潮品牌进街区、景区、园区、公园。支持经营主体结合古城古街、古巷古建筑等,培育国潮动漫、非遗文化、锡兰公主、生肖等特色 IP ,开发主题文旅秀演项目。鼓励创建小众品牌、原创设计师品牌,提升城市夜经济品质,打造特色夜间消费集聚区。(责任单位:区文旅局、住建局、商务局,鲤城文投集团)
(三)坚持产品为本,开发全域旅游特色产品
1.抓示范建设。加快推进裸聊直播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推出“海丝寻宝”“古城风情”“民俗体验”“美食之旅”等特色旅游线路。强化夜游品牌塑造,打造一批夜景旅游打卡点和文旅新场景。围绕“闽南味、国潮风、国际范”,挖掘宋元时期泉州多元海丝文化内涵,2025年底前制定中山南路正负面业态导引清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到2027年基本布局形成涂门街至水门巷段的中医药膳养生街区、水门巷至南岳宫口段的艺文街区、南岳宫口至指挥巷段的万国风情街区、指挥巷至义全街段的时尚优品街区、义全街至江滨北路段的最宋元体验街区,再现“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情景。(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商务局,贸促会、中山路管委会,鲤城文投集团,各相关街道)
2.抓内涵提升。发展国风国潮、沉浸式演出和小剧场演出等文化新业态,培育“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影视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等旅游新业态。推动“微短剧+文旅”生态全面升级,推出一批现象级微短剧作品,鼓励古城景区、街区围绕影视场景开发角色扮演、剧情体验、道具展览等沉浸式文旅项目。推出“考古+旅游”“非遗+旅游”项目,实施文物主题游径数字化,加快开元寺、南外宗正司遗址、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等世界遗产点数字化展示利用。坚持久久为功搭建好海丝泉州数字文创周平台,近期着手策划三年主题生肖展,围绕构建“泉州古城生肖IP宇宙”、发行动态NFT、开发“生肖IP+丝路文化”联名产品、推出社区IP共创计划等创新举措,抓紧策划运营2026年马年生肖IP,实现生肖IP运营多元化、价值最大化,推出4.0全新版本,扩大泉州古城生肖文化品牌。(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区商务局,鲤城文投集团,各街道)
3.抓时尚融合。主动融入泉州市打造“世遗泉州 时尚之都”整体布局,赓续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时尚基因,着力实施时尚空间融合、时尚设计赋能、时尚品牌培育、时尚优品出圈四大行动。2027年完成1个国家级商业(文化)街区、2个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3个市级和若干个区级商业(文化)街区。围绕中山南路规划建设集时尚品牌店、设计师品牌店、时尚买手店、概念店、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时尚优品街区。鼓励非遗文化与时尚影视、音乐跨界合作,创作非遗主题的时尚短片或音乐作品;非遗元素赋能泉州古城生肖IP,吸引设计师、企业参与设计、创作,开发一系列生肖文创产品,强化品牌影响力。大力发展“四首”经济,鼓励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在古城设立独立机构,开设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品牌首店、旗舰店、连锁店。大幅提升城区商业时尚度,打造高端品牌福建首发地、国潮品牌东部策源地、文创品牌全国集聚地。(责任单位:区商务局、文旅局,各街道)
(四)坚持服务为本,做优品质高效大服务
加强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旅行社、酒店、景区和各类旅游产品规范化品质化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探索古城讲解员市场化管理办法,每年举办2期以上旅游服务业接待人员技能提升培训班,加强酒店、旅行社、导游讲解员的双语培训,建立一支能服务中外游客的旅游服务人员队伍。优化入境游服务,在泉州古城建立入境游客服务驿站,提供旅游咨询、景点预约、外币兑换、手机卡申办等“一站式”服务,并开展南音、木偶等非遗互动体验。在景区景点、文博场馆、旅游饭店等场所设立外币兑换服务点,扩大受理境外银行卡 POS 机、ATM 的覆盖面,提升入境游客线上线下支付便利化和畅达度。(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商务局、人社局)
(五)坚持监管为重,提升旅游市场治理水平
依法开展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和无证讲解、商拍、酒店违法行为等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健全跨部门跨地区旅游市场执法协作机制,加强数据信息共享和线索移交,联合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常态化开展执法活动。巩固民宿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增量上管控、存量上规范、标准上提优、机制上联动。发布安全出游提示,倡导文明旅游,营造良好旅游环境。严格落实旅游投诉“一口受理”“快速办结”工作机制,持续探索旅游纠纷调解模式,时刻关注游客诉求,定期分析研判、推动解决,持续提升游客满意度,切实构建健康有序的文旅市场环境。(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城管局、住建局、文旅局,鲤城公安分局、鲤城消防大队)
(六)坚持宣传为介,加大城市宣传推广
1.加强城市形象宣介。立足鲤城旅游特点,聚焦世遗古城、国潮街区等主题,推出反映城市风貌和特色文化的影视精品、视听节目、演艺作品,推动主题IP融入城市形象宣传。坚持大小屏联动,发挥鲤城微事、鲤城文旅之声等政务新媒体品牌优势,对接国内外主要新媒体与社交平台,做好事实传播、情感传播和价值传播,做好旅游服务资讯供给和城市形象宣介。(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
2.强化旅游宣传营销。要坚持内容为王、创意为先,主动与小红书、抖音等大平台开展合作,探索“短视频+旅拍”等营销新模式,培育本土网红“大V”和旅游推介官、金牌导游、美食博主等“种草”达人,推动形成流量赋能文体旅的热点效应。要充分发挥明星效应,利用明星来古城拍片机会,放大宣传效应。在交通枢纽等场所提供即时游览和展演活动资讯,在酒店景点及全区旅游咨询服务点设置文旅服务驿站,向来鲤参加商务、展会、赛事等各类活动的客人精准推送旅游产品信息和旅游地图导览。(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商务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托区文旅经济发展指挥部建立专项行动联席议事、项目调度、产业分析、形势会商、专家咨询等工作机制,各部门、各街道要进一步增强“+旅游”意识,打造“+旅游”产品,加强“+旅游”监管,提升“+旅游”服务,形成“+旅游”合力;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合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鲤城文商旅发展,形成全区上下“拼文旅经济”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政策引导。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研究推出一批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和有力措施。发挥财政资金和优惠政策的引导推动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筹集文旅发展资金,强化对文旅产业发展的资金保障。
(三)加强督查考核。将文旅经济工作纳入街道和区直部门年度绩效考评内容,科学考核评价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区文旅经济发展指挥部办公室要定期跟踪调度重点任务进展情况,及时总结、交流、宣传好的经验做法,对工作滞后的及时通报并督促整改,推动工作加快落实。
附件:裸聊直播文商旅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项目清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